首页 资讯 浙江 市区 教育 社会 房产 装修 体育 旅游 商业 财经 科技 文化 健康 娱乐 汽车 保养 家电  
 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 > 正文
 
分享到
 
 

安全成长的牵扯面很多成长如何呵护儿童安全

2020-10-11 15:58:13    来源:    作者:
 
  安全成长,是家长和全社会对儿童的共同期许。但由于各种原因,儿童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有内生型的,也有外压型的;有的隐患能被化险为夷,也有的不幸为孩子造成终生遗憾。安全成长的牵扯面很多,笔者从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切入,从减少暗区这个角度谈谈如何最大限度地呵护儿童安全成长。

  儿童成长过程中安全隐患的三种主要类型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来自多方面、多主体,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探索型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探索和“冒险”,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安全因素。如玩耍尖锐锋利物品时不慎受伤、低龄儿童课间嬉闹时摔跤、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攀爬楼梯外侧边缘或者从高处跃下时不慎跌落受伤、从防盗窗或者阳台观望时不慎踩空,等等。

  引诱型

  根据主体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交往型。儿童的成长,必然伴随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儿童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会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如被糖果、蛋糕或者某种感兴趣的物品引诱,帮助其他孩子抄作业、代为打扫卫生、协助抢夺物品或者参与群殴等等。二是诱拐型。生活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儿童在成长中也同样存在被诱拐的可能性。“坏叔叔”诱拐儿童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多数是以“带你找妈妈”“给你买糖果”等貌似不起眼的托词,轻易把儿童诱哄至偏僻的角落。

  暴力型

  儿童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发生不可预测的暴力伤害事件的可能性,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集中讨论前两种安全隐患的内生机制和应对之道。直接暴力型安全风险的生成机制属于另外的分析框架,暂不探讨。

  儿童安全意识的内生机制

  安全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首要关注点。儿童安全意识的生成,主要包括两点:

  其一是安全本能的呵护。人体具有自我保护本能,遇到危险时会有自动的应激反应。如摔跤时胳膊、膝盖或者屁股会首先着地,以减轻对其他要害部位的损伤。但多次在小学家长会上听到老师感慨,现在的孩子不会摔跤,身体失去了自我保护本能,摔跤时直挺挺地倒地,导致面部鼻梁骨骨折或者后脑勺着地,对身体造成较重的伤害。如何摔跤,摔跤时应该哪个部位先着地,这些显然不是靠说教能够教会的。需要家长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允许孩子自主探索和尝试。当然,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能够放下手机或其他自己的事情,全身心陪伴孩子,随时关注孩子的动作,为孩子营造安全探索的空间,使之在充分体验探索的成长过程中,发挥自我保护的本能。

  其二是安全意识的习得。安全意识的习得包括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两个阶段。首先经由感觉体验,传达给孩子某个具体的概念,结合感觉体验,将具体概念引申至抽象概念。如儿童在某个阶段会对冒热气的水感兴趣,此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尝试,当孩子的手靠近热气有热感时,在安全本能的驱动下,孩子会自动收手。孩子在此情形下体验到的热感和灼痛感即是感觉体验,家长可以告知儿童其刚才的感受就是“热”,热度太高,会有痛感,靠得越近,痛感越明显,对皮肤造成的伤害越大,所以冒着热气的水是“危险”的,不能够靠得太近,以防不小心碰倒后误伤自己。

  从一两岁起,在孩子探索的时候,不断重复该具体思维的过程,孩子很快就会理解抽象概念“危险”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即从抽象到抽象的过程。当孩子再去探索电源插座上的小孔、某个电器上的按钮或者想站在防盗窗上向外观望时,就可以告诉孩子“这些事跟热水烫手的事情类似,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因为太危险,不能让你体验。如果你想探索插座上的小孔或者透过防盗窗在阳台观景,要告诉爸爸妈妈,在大人的保护和陪伴下才可以进行这样的探索。”接下来,成年人就可以把电闸拉下来,让孩子尽情观察插座的小孔;或者抱着孩子,让其体验一下透过防盗窗观景的感觉。这样的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会在孩子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安全意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在成年人的陪伴和呵护下,慢慢习得的。

  减少成长暗区,最大限度降低儿童安全风险

  孩子的安全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呵护,它需要家长永远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允许并想办法支持和满足孩子的探索需求。孩子被限制得越少,其成长暗区就越少,孩子在没有陪伴和保护的情况下“冒险”或者被引诱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我曾见过一个7岁左右的男孩,在家长不在身边时自诩为小区的“攀爬高手”,接连尝试和挑战高难度攀爬和跳跃动作,我赶紧制止,请他叫家长来陪伴。他说家长不知道他在做这些,请我为他保密,他是在成年人不知情或者不同意的前提下,偷偷摸摸地进行向往已久的“冒险”,有些探索确实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孩子选择不告知家长,原因无非是自己的探索需求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但这种限制只能让孩子探索的欲望成为家长不知道的暗区。

  其实,在成年人的陪伴和支持下,孩子探索的需求总可以找到实现的路径,如有保护措施的攀岩和蹦床项目等,孩子的探索需要如果得到尊重和实现,他就不会去做承受能力之外的冒险。

  家长尽可能少地限制,不仅会增强孩子的幸福体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成长暗区的减少,坚信家长会站在自己身后的孩子,才更容易迸发由内而外的自信。这样的孩子,不但会降低很多自主探索的风险,其内发的“不好惹”气场也会保护他远离各种类型的诱骗和校园伤害。(来源: 中国妇女报 作者:代秋影)
 
 
 
上一篇: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预防近视?
下一篇:心情不好怎么办?教你4个小妙招,让你重拾快乐心情!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即将启幕 近百项精彩活动贯穿全年
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
杭州临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成果”向“经济”转化
杭州临安小城镇环境综
浙江金华锚定现代化都市区建设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浙江金华锚定现代化都
孝义文化薪火传承 浦江郑义门为百名学子举办送学礼
孝义文化薪火传承 浦江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Powered by EmpireCMS 7.5  © 2002-2018 EmpireSoft Inc.